阅读历史
换源:

第62章 赵云开始动真格

听书 - 三国强弩:开局何太后喝醉了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太史慈的凶猛冲击,一度让公孙度的中军都开始动摇了。

因为公孙度担心自己中军再不出动的话,前军都将被对方杀光了。

公孙度的中军一动,张杨立即让张辽出手入场,同时要他们高喊投降不杀。

现在算是进入后半场了。

张辽也不用演戏了,关键也没有忽悠对象了。

于是他率领手持中弩的骑兵开始顺着太史慈的冲锋扩大战绩。重弩兵需要力大者,都被许褚他们选走了,张辽手上的只能是持中弩的骑兵。

这边许褚一见,也不玩了,立即三两下将对方斩杀,开始加入围猎的队伍。

公孙度见到张辽加入,心中就有些慌乱了。

他想不到这扬州刺史手下这么多高手,这一个个的都这么勇猛,这仗还怎么打?

慌乱之时,他才发现自己身边竟然没有了大将。

所有的大将都已经被派出去了。

问题是这时候自己派出去的大将没有一个回来的。

再看看柳毅。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

原来柳毅和那小将的对战竟然就在离他不远处。

好在仔细一看,对方是慌不择路,倒是没啥问题。

于是公孙度又看向太史慈这边。

这边才是他最关切的。

因为这边的战况将决定他的胜负。

公孙度的军士装备精良,而且基本上都是骑兵,御马有术,进退闪避一个个都相当精通,这也导致了扬州军的弓弩无法造成强大压制。

不过扬州军胜在弓弩使用熟练,还有大将实在太给力。

一个个的都是横冲直撞的猛将。

相反,公孙度手中确实已经没了指挥的大将,唯一剩下的就只有还在跟赵云死拼的柳毅。

这时候柳毅也已经发现了不对。

他抽空观察了一下战场,发现局势对己方很不利。

这时候他也着急了,想着是不是放弃这小子算了,还是回头去指挥骑兵反击更重要。

就在他那一犹豫的当口,赵云动了!

赵云忽然间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长枪如毒蛇吐蕊,忽地变得快速且飘忽。

柳毅一时间完全把握不住对方的枪势,这时候他已经没空再去东看西看了,他要全力应对才能保持不败。

可惜一旦赵云施展出真正实力,就不是柳毅所能抵挡的。

没过三招,柳毅就被赵云一枪刺中,直接跌落马下。

这时候,公孙度还没有留意柳毅这边。

他依旧在全神看着太史慈他们的冲锋。

直到身后的亲兵大喊:“大人小心!”

这时候公孙度才回过头来。

只见自己不远处正有一名小将直冲过来。

那速度快的那是一眨眼就到了跟前。

公孙度有些傻眼了!

他一时间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这时候他身旁的亲卫立即出来拦截。

赵云面对拦截是来一个杀一个,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没有丝毫的阻碍。

公孙度大惊,他终于反应过来了!

只见他立即翻身下马,准备弃马转入军士中逃跑。

赵云很快就来到他的面前,只见赵云长枪刺出,瞬间收回,公孙度胸口已经多了一个血窟窿,直接气绝倒地!

赵云紧接着上前砍下公孙度人头,高喊道:“投降不杀!首恶已死!投降不杀!”

公孙度那血淋淋的人头一下子将原本还在抵抗的辽东军士全都泄气了。

自家太守都已经死了,那还打什么啊?

很快,扬州兵就开始收拢降军,这时候张杨也已经行进到了前面。

不远处的平郭城守也立即果断地开门投降。

张杨立即派张辽率领手下骑兵急行军,赶往辽东郡治所襄平。

先将襄平城包围了,防止公孙度的家人逃跑。

他是知道的,公孙度家儿子族亲什么的可是不少,这次带来的只是几位族亲,还有儿子在襄平守城。

不能让他们跑了,不然以后辽东难以安宁。

“二弟,你的骑兵不需要攻城,只需要围困,谁想突围就直接杀了!不管他是谁!”

张辽领命而去。

张杨这边整编完降军之后,也随后出发,前往襄平。

襄平城。

张辽骑军到来之时,城中驻守的公孙度长子公孙康也是刚刚得到消息。

“小弟,赶紧收拾东西,我们准备走!越快越好!”公孙度长子公孙康对弟弟公孙恭道。

“走?大哥,咱们襄平城墙高大,应该可以守一守……”

公孙康摇摇头,道:“守不了的!对方兵力太强,父亲三万大军都打不过,我们守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赶紧走!”

一听到自家父亲三万大军全都败了,公孙恭也不再说要坚守了。

“大哥,我们往哪边走?”

“往辽西,去幽州!这扬州刺史既然是从青州渡海过来,肯定是已经占据青州了,我们去幽州,幽州那边咱们还能有所作为。”

“幽州?大哥,幽州也不是好位置啊,幽州现在的刺史是刘虞,还有鲜卑、乌恒,太复杂,不如我们去高句丽或者从乐浪郡往南,去百济……”

“高句丽?”

公孙康想了想,道:“不行,高句丽太穷了,若是他们占领了辽东,再往东进攻高句丽,我们依旧挡不住。百济也是一样,百济那鬼地方,就算能安定下来也是偏居角落,太没意思了!我要去幽州!”

“小弟,幽州正是因为有各方势力,局势复杂,才有我们的机会!”

“大哥,要不这样,你去幽州,我去乐浪郡,去百济……”

公孙康看了看公孙恭,立即明白了自家弟弟的心思。

弟弟是想趁机分家了。

毕竟两兄弟在一起,到底还是要听他这个大哥的,弟弟应该是有想法了。

更何况他们俩的母亲早已病逝,也不需要请示谁了。

转念一想,公孙康道:“好!就这么定!我们分开也好,不要把我们公孙家全在一起,这样也更安全。”

“大哥,父亲的妻妾大哥要不要?”

见到大哥同意他的意见,也就意味着大哥愿意和他分家,公孙恭很是开心。

公孙康听到这话,笑道:“小弟,你喜欢就带上几个,大哥不需要!”

小弟才十九岁,正是迷恋女人的年纪,公孙康也能理解。

对他来讲,他自己有姬妾,看不上父亲的,他始终还是汉人习性,不像小弟,从小就在辽东,习惯了这边的风俗。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