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0章 这生死各有天命

听书 - 三国强弩:开局何太后喝醉了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第二日,张杨带着张辽、高顺出城,去拜见城外驻扎的并州刺史丁原。

这丁原,可是他的推荐人,也算是恩主。

所以不管能不能改变历史,张杨都要尽全力去改变。

丁原见到张杨和张辽,很是高兴。

他立即要手下喊来吕布,准备一起好好喝酒聚聚,可是张杨却是拒绝了。

张杨让丁原遣走旁人,大帐中只留下丁原和张杨、张辽、高顺。

这时候,张杨将之前在太监张怀他们面前表演的那一套又重新跟丁原演示了一遍。

他知道,自己不拿出一点奇特的手段,丁原不会相信他所说的。

果然,张杨这一手,让丁原震惊了!

“你是生而知之者?”

张杨点点头。

在这个时代,有张角张宝这样的,也有于吉左慈这样的高明道人,大家都对神怪之事有所耳闻,倒也不至于非常之不可接受。

“那……”

张杨道:“丁大人,你是我张杨的推荐人,是我的恩人,如今我想要告诉你的是,若是没有特殊情况,你的命不久矣……”

丁原很意外地没有惊讶,反而缓缓地坐了下来。

“说吧,我能接受,谁干的……”

张杨用手指沾着杯水,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吕字。

丁原沉默不语。

“是因为什么?”

这话张杨可以回答了。

“因为被董卓收买。”

“好个卑鄙小人!好个忘恩负义!”丁原内心的愤怒和悲凉简直无以言表。

可是,他知道,张杨既然是生而知之者,这事应该是改变不了了。

就算这次因为张杨的提前告知而逃过,那么下一次呢?

张杨可不管这些,他想了想,道:“大人,要不这样,你明儿跟董卓对阵时,让他率军出击,然后告诉他,拖住董卓就行,我们准备撤回并州。”

“这样一来,他若是叛了,自是不会跟大人回并州的,那大人就直接带兵回去。”

丁原握着手中的茶杯,一时拿不定主意。

“大人,你得听大哥的啊!大哥真的是会术法的!大人,你可别大意啊!”张辽急道。

他也是丁原推荐过来跟随张杨的,所以对于丁原,他和张杨有着同样的情义。

丁原看着两人的紧张样,忽然间笑道:“两位贤弟,这命在天,就由他去吧!我丁原,不惧!”

眼见丁原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张杨决定将张辽留下,守护在丁原身边,不管怎么说,自己都是要尽力一回,成不成,只能看天意了!

离开丁原大营,张杨又来到了王允府上。

他知道,王允是不会愿意离开洛阳的,可是,作为知道历史者,又跟王允有了交集,张杨还是决定过来一趟,再劝劝他。

他想着若是王允自己不愿意走,那么帮他带走儿子,也算是给王允留个香火。

来到王允府邸,这才发现学问大家卢植和蔡邕都在。

张杨也不用避讳,就直接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劝说几位准备离京。

“稚叔这是准备回并州?还是去扬州?”王允道。

“大人,并州有丁原大人在,杨也不方便回。”

“董卓真的没法治?丁原刺史也不行?”卢植问道。

张杨摇摇头,道:“难。几无可能。”

卢植没有再说话,张杨担心他误解,便解释道:“丁刺史杨比较了解,刚刚也从他那里过来,董卓手下文谋武略均齐备,又有西凉铁骑,再加上他还把原何进的一万五京营兵马给接手了,相比之下丁刺史手下兵力不足,更无根基。”

“最主要的,董卓掌控了天子,随时可下旨免官,如今这情势,很难扳倒他,除非有他亲近之人突然倒戈近距离击杀他,否则,都是无用。”

“唉,何进误国矣!”

“王大人,卢大人,蔡大家,今日难得在此相遇,杨今日过来王大人府上,是想着请王大人随同一起前往扬州……若是几位大人愿意……”

王允摇摇头,道:“老夫不会走的,你们可以走,你们年轻,而且稚叔你那点兵马在京城反而会是董卓的眼中钉,走了还安全,但是老夫没有退路,老夫身为大汉臣子,不惧死矣。”

张杨看向卢植,卢植也是笑道:“稚叔有心了,老夫和子师想法一样,这京中,还是要留人的。有我们在,稚叔你们才能有机会拨乱反正。”

张杨又看向蔡邕,蔡邕同样表态道:“吾虽刚来京城,也是要和两位大人共进退……”

张杨暗叹一声,他知道这些老大臣都是这样的,越是面对危机他们越是不肯走。

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尽力了!

“三位大人,杨钦佩三位老大人的风骨,杨乃粗人,留在京城除了动兵戈之外,也真的是帮不了几位,所以只能是先离京,积蓄实力,而后再杀回来,给诸位大人撑腰!”

“好!我等要的就是这个!稚叔你放心去!这边有我们,你在也起不了作用,还是去扬州募兵为好,随时准备好我们召唤!”卢植豪气云干道。

“杨还有一事,想恳请几位大人答应。”

“稚叔有什么就直说,我们能做到的,定帮你达成!”王允同样是激情升腾,想着自己几把老骨头还是要和董卓这只恶狼斗一斗。

“三位大人风骨杨甚是佩服,杨恳请三位大人能够答应,将家中的老小交予杨带去扬州,至少可以无后顾之忧。”

听到张杨的恳请竟然是帮他们带走家人,就连王允都有些感动了。

他是真的为能够有这样一个好同乡而感怀。

卢植率先说道:“感恩稚叔大义,老夫家小都在河北,倒是毋庸担心,子师和伯喈……”

这时候,王允却是看着蔡邕,说道:“伯喈,允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说……”

蔡邕连忙道:“子师兄有话但说无妨……”

“伯喈,老夫就实话实说了,如今留在京城,实在是凶险,老夫明白伯喈的心意,只是,伯喈之学问老夫拍马都追不上,可这为官,伯喈可能还是有所欠缺。”

“若只是太平年月,伯喈倒也无妨,可如今这局势,可谓危如累卵,伯喈在,恐怕难以保全……”

卢植似乎也明白了王允的意思,道:“伯喈,子师所说,我亦觉有理,我等读书人,当为国尽忠,可是也要分情况,就像稚叔一样,不擅文治,留下来也是徒害性命而已,可若是去了地方,则能够帮助到我们良多。”

“伯喈学问颇有建树,这为官之圆润,实是有差,所以,老夫也是觉得,伯喈还是跟随稚叔一起去往扬州为好。”

蔡邕沉默不语,张杨、王允、卢植都在等他决定。

play
next
close